涵義
1、流露或顯示出好奇的(尤指對他人之事)
明亮而好奇的眼睛
2、[Be curious]:對還不了解的新鮮事物有興趣的
大多數活潑和好奇的有癖好者需要指導
示例
1、好奇心;
2、孩子們好奇心,什麼事都想知道個究竟。
3、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動力,很多發明創新都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或者滿足自己的榮譽感,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,同時在客觀上給人類帶來了技術的進步。
引證解釋
1、追求新奇;喜歡標新立異。
①漢王充《論衡·案書》:“好奇無已,故奇名無窮。”
②唐劉知幾《史通·稱謂》:“夫以淫亂之臣,忽隱其諱;正朔之後,反呼其名。意好奇而輒為,文逐韻而便作。”
③明劉基《題錢舜舉馬圖》詩:“吳興公子雅好奇,欲把丹青競天巧。”
2、謂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。
①三國 魏 繁欽 《與魏文帝箋》:“竊惟聖體,兼愛好奇,是以因牋,先白委曲。”
②唐杜甫《渼陂行》詩:“岑參兄弟皆好奇,攜我遠來游 渼陂 。”
③仇兆鰲註:“好,去聲。”
④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我的第一個師父》:“因為探究和好奇,去年曾經去問上海的銀樓,終於買了兩面來,和我的幾乎一式一樣。”
事例
著名科學家都可以說是具有好奇心的人。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,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。瓦特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,最後改良了蒸汽機。愛因斯坦從小比較孤僻喜歡玩羅盤有很強的好奇心。伽利略也是看吊燈搖晃而好奇發現了單擺。
還有愛迪生小時候看母雞孵雞蛋自己也嘗試孵了一天,這也可以。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: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,問這個圓像什麼?幼稚園里的孩子講出了幾十種;國小學生講出十幾種;中學生講出八九種;大學生講出二三種。
事出誇張。但這不就是我們“通過學習”後的結局嗎?越學,越不敢想像,越把自己禁錮在死的知識里,思維越是萎縮,終於成為不敢想不敢說的人,於是被社會稱譽為“成熟”。
在劍橋大學,維根斯坦是大哲學家穆爾的學生,有一天,羅素問穆爾:“誰是你最好的學生?”穆爾毫不猶豫地說:“維根斯坦。”“為什麼?”“因為,在我的所有學生中,只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,老是露著迷茫的神色,老是有一大堆問題。”羅素也是個大哲學家,後來維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他。有人問:“羅素為什麼落伍了?”維根斯坦說:“因為他沒有問題了。”
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把氯氣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後,發現剩餘的母液中沉積著一層紅棕色的液體。他雖然感到奇怪,但並未放在心上,武斷地認為這不過是碘的化合物,只在瓶上貼張標籤了事。直到以後一位法國科學家證實是新元素溴,李比希才恍然大悟。他因此稱這個瓶子為“失誤瓶”,以告誡自己。
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農村當“下鄉知青”時就對梅森素數產生了好奇心。從此,他就潛心研究這一數學難題。1992年他終於提出了梅森素數分布的猜測,並給出它的精確表達式。後來這項重要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“周氏猜測”。
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,小時候很貪玩,有一次,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鐵棒在磨礪,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。於是他走到那位老婆婆跟前問:“老婆婆,這么粗的鐵棒能夠磨成針嗎?”老婆婆笑著說:“不怕功夫深,鐵棒磨成針。”李白從這句話中得到了很深的體會。在以後的學習中,他變得很努力,最後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,被後人譽為“詩仙”,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對生活充滿了好奇,好奇帶領他走上成功之路。
例句
教育不只是讓孩子們會回答問題,也不只是為了獲得高分數的。無論如何,決不能讓孩子失去好奇心。